行业新闻

NG体育APP下载茂陵·霍去病墓石雕群:中国石刻的经典

2024-08-04 09:37:1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NG体育APP一组组石雕,在岁月的流光飞舞中,以古拙的形态默默讲述着一个伟大王朝的傲然屹立……

  在关中腹地渭水北岸的咸阳塬上,埋葬着西汉王朝的9位皇帝。这9座巨陵高冢由东向西一字排开,每座帝陵周边又有许多陪葬墓冢,成为方圆500平方公里咸阳塬上的壮阔景观。人们把咸阳塬称为“五陵塬”,这一称谓在民间延续至今。1300多年前,大诗人杜甫站在终南山极目远眺,五陵塬上的大汉雄风激荡在他心间。诗人不禁生发感慨:“汉朝陵墓对南山……”

  1961年,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,茂陵、霍去病墓位列其中,这是五陵塬上众多汉朝陵墓中仅有的两处第一批国家级文物古迹。

  霍去病墓地周边,散落着各式各样的巨石雕刻,这是我国石雕艺术的开山之作,其中马踏匈奴等12件石雕被鉴定为国宝。这批汉代石雕受到古今中外文史艺术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和评价,被公认为里程碑式的巨石群雕。

  那么,这群巨石雕刻,为何会在霍去病墓地?缘起何在?让我们跟随石雕的记忆,回到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汉王朝。

  “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,17岁初次出征,率领八百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,把匈奴杀得四散逃窜。后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,在河西走廊、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,他先后6次率大军征伐匈奴,曾追击匈奴主力于塞外数千公里,打通了通向西域的道路,消灭了大量敌人,建立了不朽功勋,使汉朝天下得以安宁。由于战功卓著,汉武帝多次提出要为他修建与其功名相当的府第,但都被霍去病婉言谢辞,并留下了千古名句——匈奴未灭,无以家为也。”5月12日,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,一边走一边向记者讲述着汉武帝和霍去病的故事,“然而,天妒英才,西汉元狩六年,年仅24岁的霍去病因病去世。汉武帝与霍去病情同父子,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君臣关系。对于霍去病的死,汉武帝非常伤心,为表彰他抗敌卫国的不朽功勋,特赐其陪葬茂陵,并调来铁甲军列阵,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为霍去病送行,并追谥其为景桓侯,将霍去病的冢修建得像祁连山一样。”

  霍去病墓形状像匈奴居地祁连山,冢上有坚石,冢前有石人、石马等,至今尚存有马踏匈奴NG体育APP下载、卧马、跃马NG体育APP下载、石人、人与熊、怪兽吃羊、野猪、伏虎、卧牛、卧象、蛙、蟾、石鱼(1)、石鱼(2)、石刻题记(1)左司空、石刻题记(2)左司空、石刻题记(3)平原乐陵宿伯牙霍巨益等十余件国宝群雕。其中“马踏匈奴”被公认为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主体雕刻,是中国石雕史上纪念碑式的经典之作。

  骏马似风飙,鸣鞭出渭桥。弯弓辞汉月,插羽破天骄……这是大诗人李白笔下的霍将军的战马。相传,霍去病的战马身高一丈,胸阔三尺,红鬃铁蹄,十分威武。这匹马一直随霍去病出征,日行千里,夜走八百,叫起来啸声震天,跑起来四蹄生风。雕像中的战马,身长190厘米,身高168厘米,筋骨强健,四足如柱,昂首屹立。马腹下的敌人,仰卧地上,左手握弓,右手持箭,双腿蜷曲,作狼狈挣扎状,零乱的须发,更显得惊慌失措,带着既不甘心就缚,又无可奈何的表情。

  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,姿态威武,气宇轩昂,象征着当时汉军实力强大,气势磅礴,具有凛然难犯的气派。战马的巨大体量和那个马蹄下败将的卑小,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,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,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,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。“古时的匠人们用娴熟的刀法,雕刻出马匹的强壮之体,形神兼备。其艺术表现技法运用圆雕、浮雕以及线刻的综合方式,使作品显得朴实、浑厚,题材处理大胆巧妙,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概括性。”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、茂陵博物馆馆长田晖说。

  关于马踏匈奴这件雕塑的雕刻技法,历史学家梁思成认为,马颇宏大,其形极驯NG体育APP下载,腿部未雕空,故上部为整雕,而下部为浮雕,后腿之一微提,呈休息状。马下有匈奴仰卧,面目狰狞,须长耳大,手持长弓,欲起不能。雕塑家吴为山则说,古拙的技法,让这件作品完美地形成了线、面、体相融的造型,增加了写意,直抒胸怀。考古学家王子云在《西汉霍去病墓石刻》一文中说,马踏匈奴是一件在造型的解剖和动态上充分表现着古朴的作品,这是西汉造型艺术的特有风格,非常恰当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完整性。

  1979年的冬月,一个青年男子来到茂陵博物馆,与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伏虎默默对视,3天后,依然不肯离去。

  3年后的春日,贾平凹写了一篇题为《“卧虎”说》的文章公开发表了。静观卧虎,他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:“这竟不是一个仰天长啸的虎,竟不是一个扑、剪、掀、翻的虎,偏偏要使它欲动,却终未动地卧着?卧着,内向而不呆滞,寂静而有力量,平波水面,狂澜深藏,它卧了个恰好,是东方的味,是我们民族的味。”

  雕刻家、书法家钱绍武曾这样说霍去病墓的石雕风格:霍去病墓的石雕动物和人物,都是因材施雕,充分利用石材这种体积庞大、能保存久远的物质,和它们的纪念碑性质符合,形状的表达使用了娴熟的圆雕手法,匠师们没有精雕细刻,而是依据石材的天然形状,巧妙加工,使表现对象的骨肉等某些细部显出,粗细互为对比,使人感到逼真。一旦形状凸显,便不需要太多的起伏块面或线条等细节了。如有的石马,前肢和脖颈间的天然石块也不凿去,增强了马的力度。卧马,整体上可见到巨大的三角形,愈加显得庄重雄伟。即使马耳等细部已经残缺风化,也无损其整体风韵。一股沛然的阳刚之气,洋溢在所有的石雕上,和石雕内涵契合,和汉代的雄视八方、气吞万里的社会精神契合,继承了战国秦楚的雄风。像这样自然,这样如天生一样的石雕,世界上只有中国有。

  汉代是中国雕塑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,汉代雕塑不同于秦的细腻和写实,而是表现出一种无限的包容力和写意风格,霍去病墓的石雕就代表了典型的汉代石刻艺术。霍去病墓石雕群,形象记录了汉王朝曾经的辉煌鼎盛,在茂陵这块土地上,它们一站就是2100余年。而霍去病,那个在大漠戈壁中拉弓射箭的少年英雄,他的绝世风采,他保家卫国的人生理想,也在这些石雕石刻上得以真诚显现。

  大漠、狼烟、战马、勇士……穿越时空,时间仿佛停止在了2100多年前的大汉王朝的猎猎风中。站在茂陵霍去病墓前,我仔细寻找着历史的印迹,端详一尊尊石雕,我看到的是艺术与大自然的息息相通,无生命的石雕蕴含了丰富的情感,一道道手工留下的刻痕,让眼前的石头瞬间有了温度。

 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500米处,墓前有清朝陕西巡抚毕沅立的“霍去病墓”石碑一块。霍去病墓是用岩石垒砌而成,南北较长,冢高15.5米。为表彰他在祁连山立下的赫赫战功,汉武帝刘彻命人在墓上竖巨石,构成祁连山的形状,并在墓前竖石铭功。汉武帝的一道圣旨“为冢象祁连山”,忙坏了茂陵工地的各类工匠和劳役。在2000多年前人们的观念中,山的含义是和奇禽、怪兽出没紧密相连的,除了草木、流水、岩石之外,山还是一个动物的世界。受这种观念支配的汉代艺术家接受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墓的圣旨,不仅要对祁连山的具体形象素材取其势而成型,还要在山上安置许多野兽,于是猛虎、野猪、怪兽、熊……一件件石雕出现在那里。霍去病墓石雕群,气势宏伟,风格豪放,造型浑厚古朴,表现了西汉时借石拟形的独特石雕艺术。这些石雕都是用整块巨石按其自然形状顺势雕琢而成,有的注重形式,有的突出表象,形态生动活泼,刀法含蓄简洁,线条清晰,寓意深刻。

  “对于天然形成的石头,古希腊雕刻家创造了《掷铁饼者》等希腊式雕刻,应用比例均衡,追求最美线形的目的,是为了让现实的感性生命与他们心中的理想形式相结合。汉代雕刻家则是充分利用原生的石头,触发内心深处的灵感,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,进一步强调人的精神和情感的交流。例如,马踏匈奴,可谓霍去病墓石雕群之代表作品,它在整体上雕像庄重威武,于汉武帝时期大汉王朝国富兵强的恢宏气度相一致,展示了一代名将抗击匈奴、捍卫国家统一的胜利者的豪迈姿态。除此之外,在这批石雕作品中,圆雕、浮雕、线雕的混合运用,是中国雕刻传统中特有的风格,充分表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特点。”文化学者苗雨说。

  面对前所未见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中国率先报告、率先出征,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,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、总体战、阻击战…【详细】国内

搜索